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

· 科技项目新闻

4月7日,《专精特新企业上市培育三年行动方案》正式发布,喊出个响亮目标:到2027年末,遴选500家企业入选上市后备库,其中200家上“专板”或新三板,30家要直接冲刺境内外上市!这波动作其实很清晰地印证了一个逻辑:奖补政策正在向“金字塔尖”集中发力,资源全力倾斜给那些“冲得上去”的优质企业。江苏这次的方案不只是喊口号,还是真金白银在撑腰。

比如:小巨人企业可拿到600万元的财政奖补;省市层面还叠加20-200万元不等的资金支持;配套政策还覆盖税收减免、融资信贷、政府采购优先权等方方面面,简直是全链路扶持。当然,政策利好的背面,是标准不断抬高、竞争日益内卷。去年通过率已是历史新低,再加上《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出台,2025年申报难度可能更上一层楼。但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企业。当前正处于政策红利的窗口期,谁能提前卡位、抢先布局,谁就能撬动百万级资源,在这场创新申报战中抢占先机。

专精特新企业可以拿到的

6大政策红包

01红利一:资金扶持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被认定为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获国奖励600万元/家,每年200万元,各省市给予一次性奖励20-200万元。

02红利二:税收优惠可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增值税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能有效降低企业税负,增加企业可支配资金,助力其研发投入和业务拓展。

03红利三:政策护航重点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是“一企一策”给予帮助,如财政专项资金、各部门项目资金、税收优惠、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技术创新支持、市场开拓扶持、融资增信等。

04红利四:上市扶助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是未来北交所等资本市场上市的主力军,被认定后,将更容易受到金融资本的关注,有助于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和发展。

05红利五:信贷优惠银行对“小巨人”企业开放低息贷款及专项信贷额度,并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服务,显著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缓解资金压力。06红利六:品牌影响有利于提高企业在相应细分市场的地位、提高企业品牌影响力和产品知名度,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科技含量的保证,有利于企业品牌打造和产品市场推广。

总之,获得专精特新“小巨人”头衔将全方位推动企业的发展,助力企业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上不断前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影响力。然而,政策利好释放的同时,申报门槛也在悄然提升。去年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通过率创历史新低,许多企业因材料逻辑薄弱、创新性表述不达标准,或对地方政策细则理解偏差而错失机会。再加上去年底颁布的《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试行)》进一步收紧了专精特新申报标准,2025年的申报形势恐怕更加严峻。当前,专精特新政策红利窗口期仍在收窄,企业需以更高效率抢占先机。通过前瞻的精准辅助,既能大化政策收益,又能规避9成以上共性驳回风险,快速锁定百万级奖励资源,在这场创新竞赛中赢得关键筹码。

那问题来了:为啥还有不少企业,错失申报机会、止步门外?红利虽多,但申报并不简单,尤其是国级“小巨人”,门槛高、竞争激烈,是真正“优中选优”。过去一年来,我们在实操中发现,不少具备潜力的企业卡在申报路上,往往是因为这些“隐性难题”:

01国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申报有哪些基本要求?先要求申报企业属于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且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或严重失信主体名单,提供的产品(服务)不属于国禁止、限制或淘汰类,同时近三年未发生重大安全(含网络安全、数据安全)、质量、环境污染等事故以及偷漏税等违法违规行为。此外,已成为工业和信息化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或单项冠产品的企业,不能再申报,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已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存在控股关系的企业(持股或被持股超50%)以及同一集团内生产相似主导产品企业,不能再申报。

02创新能力指标中一股性条件对于研发费占比是怎么要求的?上年度营业收入在1亿元及以上,且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3%。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 (含) -1亿元 (不含),且近2年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不低于6%。上年度营业收入总额在 5000万元以下的企业,同时满足近2年新增股权融资总额 (合 格机构投资者的实缴额) 8000 万元以上,且研发费用总额 3000 万元以上、研发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比重 50%以上,这只是基本门结,通过的企业均值要高不少。

03新申报企业是否必须属于有效期内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自2023年开始,明确要求已经获得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或地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且在有效期内,否则不予推荐;另外取消复审资格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受到影响!

04国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申报,如果上年度审计报告在截止日期前出不了怎么办? 是否可以用财务报表代替?不行,一定要审计报告,建议出报告的事务所近三年没有不良记录,并且业内口碑尚可所以需要企业合理安排时间着手准备出具财审报告。自2023年开始,关于审计报告提出了新要求:企业需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作为财务数据的佐证材料,且提交培育平台的审计报告需为会计师事务所上传到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 报备赋码的电子原件,并填报对应审计报告编码,如不一致,将影响申报结果,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两项指标纳入审计报告。

05研发费专审报告是必须提供的吗? 年审报告中没有披露研发费可以吗?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中利润表必须要披露研发费用数据。如没有披露,则需要提供研发费专项审计报告。随着2025年申报节点的逼近,企业若想在这场“金字塔尖”的竞赛中胜出,需尽早完成资质储备、技术对标和生态布局——政策杠杆已就位,唯快者与智者能拔得“培育”的头筹。

来源: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5年3月24日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错误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